他出身贫苦,幼时因喜唱山歌和黄梅调,触犯族规,离家。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13岁从师严云高学唱黄梅戏,在枞阳、桐城一带演出。之后,又得著名老艺人丁永泉指点辗转演出于贵池、青阳农村和安庆、皖南等地区。1947年曾随胡金涛、刘凤云学唱京戏。1949年后又拜北昆名演员白云生为师,不断汲取兄弟剧种之长,以丰富自己的表演技艺。1953年参加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他嗓音清脆甜美,唱腔朴实圆润,演唱明快真挚,吐字清晰,韵味醇厚,并注重从人物感情出发,力求达到声情并茂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表演质朴细腻、塑造过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打猪草》中的陶金花、《天仙配》中的七仙女、《女驸马》中的冯素贞、《牛郎织女》中的织女,以及现代戏《丰收之后》中的赵五婶等。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均摄制成影片。在23年的艺术实践中,为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他的声音如同春日里江河边的柳絮轻柔而不失力量,他在舞台上的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深邃的情感,就像一首流传千古的诗句,每一次回响都能唤起人们心底最深沉的情感。在他的身上,你可以看到黄梅戏独有的魅力,那是一种纯净而真挚的情感,是一种对生命与人性的深刻理解,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次探索与展现。
尽管生活充满了风雨,但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那个无声的语言,用那份执着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每一次跌倒,都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每一次努力,都让他更接近成功。
现在,当我们回头看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会发现,那些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其实都是通往成功路上的一块重要石子。而对于那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男孩来说,这一切都是梦开始的地方,那是一个关于爱、关于追求、一路向上的故事。这就是他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永不止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