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统治期间,国家政策得到了调整,社会经济逐渐恢复并发展,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图: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
东汉初年,政府对水利建设极为重视。明帝时期,由王景负责治理黄河,使得下游两岸被淹的几十个县的土地又重新成为良田。同时,该时期还出现了一项重要的生产技术进步,即利用水力鼓风冶铁。当年的南阳太守杜诗总结了劳动人民在生产上的经验,并发明了“水排”,通过水力推拉风箱来鼓风冶铁制造农器。经过七八十年的时间,不断加强和完善后,东汉经济得以全面恢复和发展。
然而,从中叶开始,由于皇帝多数年幼无知,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外戚、宦官手中,使得东汉晚期政治腐败透顶。在那段黑暗时期,可以用钱买官做,这些花钱做官的人任职后,无不为了私利而拼命搜刮,不顾民众生死。这导致广大农民生活困难至极,有着无限苦闷之情。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最终导致了东汉统治面临严峻危机。
此间,一位河北人张角见到如此悲惨的情况,便创立了宗教组织“太平道”。十多年内,在黄河下游、中下江流域地区,就有几十万人加入这场宗教运动。张角将这些信徒按地区组织起来,并号召他们推翻现有的东汉政权。在284年的二月份,起义正式爆发。一群起义军士兵头戴头巾,被称作“黄巾军”,进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有准备、有组织的农民起义。
由于这一系列事件给予了沉重打击,加之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东汉政权彻底崩溃。此事转自:大中华印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