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风云朱允炆调将失算真定一战全军覆没

《南北战争:朱棣的“靖难”与耿炳文的真定之战》

公元1399年,明朝的燕王朱棣以“靖难”的名义发动叛乱,公开向建文帝开战。于是大明王朝进入了一场惨烈的“南北战争”。这时候处于南方的建文帝,其手下已经无多少大将可用,而北方的很多将领都归顺了朱棣,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建文帝朱允炆算来算去,就只有年已65岁的老将耿炳文可以委以重任,于是任命他为北伐主帅,率领30万大军(其实只有13万)北上讨伐朱棣。

先说说耿炳文此人,他是明朝的开国大将,其名气虽然和徐达、常遇春、胡大海、蓝玉等人无法相比,但也是战功赫赫彪炳史册。翻翻他的功劳簿看看吧。耿炳文算是朱元璋创业第一批员工了,他是安徽凤阳人,是朱元璋老乡。他父亲耿君用跟随朱元璋作战,在长江战死,他承续父亲职位继续为朱元璋征战。

耿炳文打仗本领杠杠的是。在公元1357年攻取张士诚的地盘长兴时,当时长兴城内只有七千守军,而十万敌军李伯升夜袭击退援军后,使情况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不慌不忙居然凭七千孤军与十万敌军相持一个多月,“婴城固守”,在常遇春配合下击溃李伯升主力部队,还在追击中歼敌五千多人。此次使得威名远扬,也让他得到重用。在以后历次的大型战役中一直是重要人物,与常遇春等攻取中原平定山西河北,并曾对抗乃儿不花,还有南征云南。

由于这些丰功伟绩,被封为长兴侯,对于这样的百战名将才能胜任如此大的任务。但老将碰到了新情况。真定的失利可能暴露了他的一个短板:善于防守,不善于进攻;善于消耗,不善于决战。这导致朝廷部队进一步失利。当时张宝被俘后放回,将风声放出,要进攻真定,以此迷惑耿炳文。他的军队分别驻扎滹沱河两岸,一听说真定要遭受攻击,便调动南岸部队到北岸保卫真定。而当部队刚渡河时,却遭到了奇袭,由于行列不整,大乱自生,“不得成列败入城”、“争门门塞蹈藉死者不可数计”。

然而,此刻仍有一代名将身影,他的一旦成功收缩撤回城池就变得坚不可摧。三日连绵而来的猛烈攻击,都未能动摇其稳如磐石的情形,最终迫使对方撤围而走:“燕王知炳文老,将未易下。”尽管一时之交失,但此刻还留有十万精兵固守无忧。不过,这个决定却因过急或恐慌引起金陵震荡,被迫更换 耿 炎 文 为 李 景 隆 主 帅 的 冕 冕 事 实 上 更 是 误 战 一 场 在 白 沟 河 失 利 接 近 全 军覆灭。而之前那个决定性地改变了局势的是撤换 耿 炎 文 将 其 罢 免 并 用 此 假借逼其离开,再由 李 景 隆 主导前线,最终迎来了更大的失败及全面的挫败。

如果建武帝能够继续重用耿炎温,以制约燕王,那么可能不会出现接下来那样全面性的失败,而那份决断也许会带来转机点。不仅如此,一旦失去了这样一位经验丰富且勇敢的人才,那么接下来即便再好的计划也很难避免悲剧发生,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应对紧急状况和挑戰。如果不能正确评估人才并给予他们足够信任和支持,那么即便有最好的计划和策略,也只能成为历史上的遗憾。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