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邵洵美,出生于1906年的上海,一家官宦世家的子弟。我的生活充满了文学与艺术的气息,从南洋路矿学校毕业后,我便踏上了前往欧洲的旅程,进入剑桥大学深造英国文学。1927年,我回国,与盛佩玉结为夫妻,并在上海开设了金屋书店,同时出版《金屋月刊》。
在那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我参与了“国际笔会中国分会”的成立,并担任理事、会计。我还编辑过《十日谈》和《人言》杂志,以及主持《论语》半月刊编务。在文学创作上,我以诗歌著称,其作品如《天堂与五月》、《花一般的罪恶》,深受当时社会的赞赏。
然而,在晚年的岁月里,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我遭遇了不幸,被捕审查,最终因身体原因去世。当时的人们对我有着复杂的情感,他们认为我是一个追求唯美、有贵族气质的诗人,但同时也被批评为不符合五四精神。我的一生,如同李欧梵所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未被广泛认识的人物。
我的生活中,有一段时间,我们家族财富显赫,以至于有人将我们的宅第比喻成《红楼梦》的“大观园”。我好酒好赌,对赌博有自己的理解,即使输得更多,也能写下更好的诗篇,因此自诩为“赌国诗人”。
但是我并不仅仅是享乐主义者,在我的私人书房里藏有一些珍贵之物,如希腊女诗人的真迹和波德莱尔的手稿,这些都反映出了我的收藏品和对艺术品味。但除此之外,我把大量财富投入到了推动少年中国出版业发展中。这让我成为了一位出版界知名人物。
穿长衫跳西式舞,是我的一种风度。而画画、藏书、文学沙龙,这些都是我的兴趣爱好。我追求英式诗风,强调唯美,有时候人们评价这样的风格,就像赞美春天或一个值得赞扬的女性那样迷人。
章克标在他的序言中,将我概括为三重身:一位诗人、二位大少爷、三位出版家。他说:“他这三个人格交织在一起,往来盘旋,又矛盾又调和,他这个形象实在难以捉摸,也就是难以抒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