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允成(1554年—1607年),字季时,号泾凡,是明末思想家,“东林八君子”之一。其兄顾宪成与他共同致力于讲学事业。在经历了元顺帝北逃后的混乱历史后,顾允成深刻理解了国家的危机和民众的苦难,他用自己的言论和行动来反对腐败和推动改革。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顾允成曾任南京教授、礼部主事等职。他以《小辨斋偶存》八卷(附《事定录》三卷)著称,这些作品记录了他对政治事件的见解以及个人生活的小细节。万历十四年的进士考试中,他因言辞激烈被置于榜末,但这并未阻碍他继续发声。他的弟弟被诬陷后,他愤慨地上书朝廷,最终遭到夺冠带遣返之谴责。
尽管如此,顾允成并未放弃他的理想。他在南康府教授一职上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并随后担任保定府教授、国子监博士、礼部主事等职位。在万历二十一年,他与张纳陛、岳元声一起直谏皇帝关于“三王并封”的决策,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不符合传统,因此遭到了贬官。但是他们没有放弃,而是请辞归家,从而聚集了一群有识之士形成影响力的“东林党”。
万历二十二年,当时的朝政再次出现变动,顾宪成也被革职还家。兄弟二人决定重新修复东林书院,并在那里进行讲学活动,他们吸引了来自江南地区的许多学生。此外,他们还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小辨斋偶存》,这些作品展示了他们对于政治和哲学问题深入思考的一面。
最后,在万历三十五年的病逝前夕,顾允成留下了一生的智慧和教诲,其遗产至今仍受到人们敬仰。在追赠为光禄少卿之后,其名声更是传遍整个帝国,被视为晚明思想界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