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的有教科书上997万平方公里?谭其骧教授的历史解读
在对待历史地理问题时,我们往往需要细心分析和深入研究。关于明朝疆域的问题,很多人可能会在教科书中看到一个数字——997万平方公里。这一数字似乎很令人震惊,因为它意味着明朝版图之大,几乎与古代汉朝相媲美。但是,这个数字是否准确呢?让我们来看看谭其骧教授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谭其骧教授认为:“平心而论,这是‘地图开疆’。”他指出,自己绘制的地图出于某些特定的需要,而不是基于事实。元朝虽然短暂统治过一些地区,但明朝谈不上统治过墙外的世界。在明朝时期,中国与蒙古、东北、新疆、青海等地区断了三百年的联系,这些地方并不在明朝版图之内,是清 朝把它们重新纳入版图中的。而中国拥有如此广阔的领土实则归功于清朝。
此外,在编纂于明代的《皇明地理述序》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我朝疆域,不及于汉,略胜于宋。”这里提到的“我大明”所指的是东至辽东西至四川南逾广东北达长城的大片土地。不过按照现在计算单位,它们不足400万平方公里。再看《大 明一统志》,里面将日本、琉球、女真等国列为邻邦,并且著名的地图《坤舆万国全图》也将明 朝疆域限于汉地之内。
从这些资料来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历史上的边界和面积数据,我们不能仅仅依靠表面现象,更应深究其中隐含的问题和背景。在处理这类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到时代背景以及当时可用的信息资源,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