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真的有教科书上997万平方公里最不应该灭亡的朝代是哪一个

明朝真的有教科书上997万平方公里?谭其骧教授的历史解读

在对历史地图进行分析时,我们不免会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比如明朝是否真的拥有教科书上所记载的997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这个问题似乎触及了我们对于中国古代版图理解的一些误区。谭其骧教授曾经就此问题发表过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平心而论,这是‘地图开疆’。我绘制这版地图实出于某些需要。”

元朝确实短暂统治过广袤的地盘,但明朝谈不上,明朝从未统治过墙外的世界。在明朝时期,中国与外部世界断绝了三百年的联系,即便是东北、蒙古、新疆、青海等地区,也并不属于明朝版图之内,而是清朝重新将这些区域纳入了中华大地。这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历史长河中,有哪个时代或政权更应该被称为“开疆拓土”的呢?

《皇明地理述序》这一编纂于明代的文献中提到:“我朝疆域,不及于汉,略胜于宋。”这句话背后隐藏着的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和自豪感。“我大明东据辽东,西极四川,南逾广东,北达长城。”这样的描述给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框架,其中虽然没有达到现在标准意义上的400万平方公里,但已经展现了一种强烈的国土认知。

然而,当我们翻阅那些著名的地理文献,如《大明一统志》,就会发现它将日本、琉球等国家列为邻邦,并且著名的地图《坤舆万国全图》则将 明 朝 的 辖 域 限 于 汉 地 之 内。这意味着在当时的人们心目中,对国家边界和国际关系的认识与现代完全不同。

通过谭其骧教授以及其他学者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射的是过去人们不同的生活状态、信仰观念以及政治意识形态。而对于那些好奇心旺盛又渴望探索未知的人来说,无疑还有更多宝藏等待被发现。分享一段好的历史,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宽广,让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刻。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