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兄弟成君臣明朱常洛死后福王为何没继位

在秦朝的统治之下,帝权的性质是连续不断的,但各个朝代的建立方式却有着显著差异。秦帝国的崛起是由列国长期争霸,最终强者胜出的结果。而晋、隋、唐、宋则属于另一种模式,即由旧政权内部的大贵族或军阀以反叛的手段夺得权力。元和清两代,则是在中原汉族政权被外部强大军事力量侵入后形成的异族统治。除了汉和明两个朝代,其余所有朝代都是通过农民起义以及长期战争才最终建立起来,其中“匹夫起事”造就了国家。

这两个朝代具有两大鲜明特征:第一,新政权完全是赤手空拳打下的,它们领袖人物的地位是在“起事”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巩固,这与其他各个时代早已确定领导集团内部领导人的情况不同。在秦始皇灭六国之前,商鞅变法已经让秦国变得强大;晋室司马氏自曹魏时期司马懿开始就已经掌握了政治上的重要地位;隋文帝在灭亡周王朝前已经在宫廷中掌握了绝对权力;唐高祖和宋太祖都是从军阀转变为一统天下的君主,而元和清两代更是一种完整独立的异族政权取代了中原汉族政权。

第二,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豪强集团,在这个团体内部存在着主从关系,但许多成员都有重大功勋、实力及资本,使得他们之间既像兄弟又像是伙伴。这使得刘邦或朱元璋面临极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

李自成和洪秀全所领导的小规模农民运动也展现出这些特征,并且最终因为这些特征而失败。

只有汉和明两次出现过大规模消除功臣的情形。刘邦用几年时间排除掉韩信等几个异姓王,而朱元璋则更加小心翼翼地稳扎稳打,逐步消灭了一同参与起义的人物,如李善长、刘基等,并直到临死前解决掉最后一个潜在威胁蓝玉。

试图站在忠诚与道德上超脱这一切的是不实际。一旦涉及到巨大的政治利益,这些诗意化的情感就会随风而逝。在面对众多战功赫赫且智谋过人的将领时,朱元璋能否仅仅依靠兄弟情谊来安然无忧?即便他愿意如此,他的人们也难免会产生动摇,因为谁都无法抵御这种巨大的政治力量,不论如何,都难逃其身边人可能背后的阴谋。而称兄道弟意味着平等,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感纽带,在患难之际它能够增强团结但一旦达到“共享福祉”的阶段,就会成为对他的巨大威胁,从而引发血腥清洗事件。此处,与那些从一开始就保持明确主仆关系如曹操、李渊或赵匡胤所建立的小家族相比,更容易陷入混乱与冲突。

因此,无论是通过杀光可能威胁家族统治的人,或是在家人手里笼络住所有重要职责,只要能让自己的血亲控制一切,便可以保证自身安全。这就是历史上为什么几乎每一次新兴势力的崛起都会伴随着大量人才被铲除,以及新的政府结构构建于家族基础之上的原因。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