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对明朝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人在讨论这个问题,也有人提出疑问:看起来明朝似乎没有好皇帝。那么,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呢?如果说法比较准确,那么为什么明朝真没有好皇帝呢?相关的问题其实还是比较复杂的,下面我将一起来分析。
首先,我认为“明朝没有好皇帝”这种认知只是大家主观上的一个认知,真正的明朝历史上好皇帝也是有的,我们怎么能片面的说没有好皇帝呢?还有就是我们要如何去区分什么是好的皇帝,又有什么样的标准呢?所以现在很多人对明朝的皇帝印象就是都是坏皇帝,也缺乏一个标准,都只是主观的印象罢了。
其次,我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主观印象。其实也非常简单,就是被书本上说的影响到了。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那为什么书本上对明朝的皇帝都是比较不好的口碑呢?其实这个和明朝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再次,在中国历史上,除了皇权以外,最有权力的人是什么类别呀?大家都应该知道吧,其实就是士人官绅等这类知识分子。从宋朝开始就这样了,到了元 朝,虽然宦官大权独揽,但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是服管就用你,不服就不管或者灭你,所以知识分子就越来越抱团了。这导致他们对抗中央集权形成了一种地域类型利益集团,对于整个国家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然后,从朱元璋推翻元廷到建立新政权,他虽然出身低微,但却颇具治国能力,为何知识分子看不起他,而朱元璋又看不起知识分子,他们之间互相瞧不上了。但朱元璋管理这个大国家需要这些士人啊,所以慢慢地形成了士人的争夺权力的局面。在许多重要事件中,可以看到这一点清晰地体现出来,比如选官、立法等方面,就反映出了这种矛盾和斗争。
最后,由于士人们既是喉舌,又是记录者,他们自然不会客观评价那些统治者的行为,而是在自己的主见之下进行描述,因此口碑自然不好。这一切都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对于“无良”的评价可能更多的是受到当时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所影响而已。而真正意义上的“良莠」各自表率,则需要每个人内心有自己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