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为何宠信巨贪和珅清朝十大奇案中的这位贪官之王到底是怎么回事

和珅的逆袭:从侍卫到权臣,乾隆皇帝为何宠信巨贪?清朝十大奇案中的这位“贪官之王”,到底是怎么回事?

提起和珅,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第一大。但是又有谁知道,和珅并非一当官就贪,他也曾有过“辉煌”的反腐经历。他是满洲正红旗人,生员出身。19岁时,他袭世职,成为皇宫侍卫,并且只用了7年时间,他就登上了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的高位。

据清朝陈康祺《郎潜纪闻》一载,一次乾隆帝出宫,在车中阅看边报,看到要犯脱逃的奏报,不禁有些生气,于是随口背诵了《论语·季氏》中一段话:“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护卫的人都不知皇帝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有和珅说,“老爷子讲了,负责看守的人难辞其责。”(内臣称皇上为“老爷子”或“佛爷”)《论语》这几句话原意是,有老虎和犀牛从木笼子里逃出来,有龟甲和宝玉毁坏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乾隆听了和珅的解释,不禁对和珅刮目相看,对他的怒气也消了。“自是恩遇日隆”,乾隆帝一再破格提拔和珅。就在和珅任御前侍卫的第二年,他被提拔为“六部之首”的户部的侍郎、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这一年他26岁。《清史稿·和珅传》用了“骎骎向用”四个字形容他的升迁之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就是像坐直升飞机一样迅速。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当海宁来京觐见时,被询问有关云南总督李侍尧违法之事。在这个过程中海宁不得不供出了实情,并揭露李侍尧在总督任内多种腐败行为。面对这种情况,加上海宁之前表现出的不忠诚行为,最终导致海宁遭到了严讯,而李侍尧则因为罪行被革职,其家产也被没收。

权力如同流毒,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即使像曾经以廉洁著称的大将军岳钟麒这样的人,也可能会走向堕落。而没有约束的手段,让原本能成为国家栋梁的大人物,如同夜空中的流星一般短暂而亮丽,但最终还是坠入无尽深渊。

然而,就在他功成名就、声名狼藉的一生结束前夕,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因政敌告发而身死国破,那些曾经充斥心头的小小荣耀与梦想,都化作尘土,与那场风波一起吹散远去。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