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尽管朝臣们为皇帝处理政务而努力,但由于他们不属于皇帝亲近的人,难以彻底获得皇帝的信任。而宗室间的手足相残、阋墙之争更是频繁发生。唯有宦官因其特殊性,被视为最可靠的忠诚者。
宦官并不寻求削弱皇权,而是在皇权强盛时与之共存。因此,即便宦官专权情形严重,皇帝仍旧对宦官保持着深厚的信任。此外,宗室和外戚等势力的种种行为,也为宦官掌握大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唐朝晚期,“南衙北司之争”不断发生,宦官凭借军权和皇帝的青睐,不断发动事件,如二王八司马事件、甘露之变等,使得南衙势力遭到削弱。在此期间,即使是立即君位的大事,都需依赖于宦官意见。
外戚虽非亲信对象,却成为平衡宫廷政治的一环。一旦失去外戚支持,宫廷内只能依赖于宦 官力量,这正是通过皇帝信任而扩大的。历经二十四位君主,其中嫡长子继承人寥寥无几,大多数则通过武力夺取政权。在这种局面下,只能带来动荡不安。随着宫廷内庭中的往来导引开关,以及扈从侍卫等便利条件,为后来的暴力统治奠定了基础。
曾经侍奉六位君主的大将军仇士良,其专横统治达二十余年,即便有诸多不满,也难以除掉他。这是因为他“有术自恃恩礼不衰”,让得到了回报,让身为他的主人感到欲罢不能。他所展现出的“固宠术”,就是要让皇帝沉浸于声色犬马享乐,让其高兴乐此不疲。而这正是与享受大权并行的情况,因此,对于那些参与其中的人来说,无论如何也无法完全摆脱这种局面的影响,就如同雨后蔓草般生根发芽,从未真正消散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