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版图中的皇帝除了开国的奠基者和末代的守护者外为何大多数默默无闻仿若一幅画卷只有开篇和收笔处被人铭

元朝版图的主人,除了开创者元世祖忽必烈和最后一位执掌者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外,其余皇帝大多默默无闻,这种现象为何产生呢?在两宋与明朝之间,元朝的历史不过百年,在中国古代那些动辄百年以上的封建王朝中,元朝确实显得比较短暂。

从1279年统一全国到1368年的退往大漠,仅仅99年的时间里,共传五世十一帝,其中忽必烈和妥懽帖睦尔两人占据了三分之二。其间九位皇帝总计执政40年左右,每位平均四年左右,有着极为频繁的更迭。

第一个死于非命的皇帝是英宗,他在1323年的南坡遭遇铁木迭儿义子铁失刺杀事件后,便接连不断地发生内乱,使得每个新君上台都像走马观花般迅速更替。

忽必烈太子的孙孙铁木尔继承了泰定帝之位,但随后的丞相倒剌拉拥立泰定帝儿子阿速吉吧称帝,即顺帝。而真金系支持者燕铁木尔、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各自迎立周王或世,与图帖睦尔争夺皇位,最终图帖睦尔称文宗,而顺帝被杀害。接着和世在和林称明宗,与文宗并立,最终被毒杀。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一时之间有两位同时存在的情形,不知谁能胜出,只能通过斗争来决断结果。在这短短的一百年里,频繁的地主权力交替与内战不断地削弱了其统治力量。大多数皇室成员即使在位时间长也未能留名史册,只有开国及末代两个名字流传至今。

忽必烈去世前,其太子真金早已逝世,因此权力转移成为各方势力的焦点,最终由真金长子甘麻剌与三子铁穆耳竞争成宗位置,由于亲征蒙古而得到亲赐太子的宝座,是为成宗。他去后又出现了一系列奇特的情节,如海山继承武宗,并让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太子,然后约定兄终弟及,但仁宗却撕毁协议,让自己的儿子硕德八剌继任,为后续内乱埋下祸根。英宗硕德八剌遇害后,其子天顺被哥哥图帖睦尔回击,又由他的哥哥和尚登基是明宗,从此兄弟间争夺更加激烈,最终文宗以毒手解决了同胞明宗。这轮回之后,再次回到先前的家族,以洗刷罪名把位置给过往诸侯们,如宁、惠等人看待,可见这种内部矛盾已经深入骨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普遍文化水平低下,没有显著的事迹,也就没有留住青史。

由于蒙古族名称较难记忆,以及他们对于文化事业缺乏重视,使得这些历史人物变得更加模糊,所以他们所处时代成了人们了解不多的一个环节,被推向历史边缘。

Similar Posts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