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许多国家,尤其是年轻人中,情人节(St.Valentine)的盛行程度不减。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广泛的版本之一是:公元3世纪时,罗马帝国为了强化军队,不许士兵结婚。一位名叫Valentine的教士不畏权威,秘密地为情侣举行婚礼,最终遭到了当时皇帝Claudius II的忌恨,在2月14日被处决。为了纪念这位无畏爱情教士,就有了现在的情人节。
此外,对于情人节送巧克力的习惯,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日本。在那里,这个节日与巧克力紧密相连,并且,与欧美的情人节不同,它似乎并不仅仅局限于恋人们之间,而是融入了一种更加宽泛的情感交流。这一现象可以追溯到1936年,当时,一家名为莫洛佐夫的巧克力厂在神户首次将这种习惯引入日本,并推荐将巧克力作为向心之人的爱意表达的手段。尽管最初只卖出了三块这样的巧克力,但随后,在1958年,一家名为玛丽巧克力的公司又推出了一个宣传活动,将这一天定位于女性向男性赠送巧克力的“告白”日。这一活动虽然起初受到了一些抵制,因为那个时代社会上仍然存在男尊女卑等观念,但它也促进了日本独特文化的一部分形成——即通过这种方式让女性能够在通常不太可能表达感情的时候,也能进行一次公开的心灵倾诉。
然而,这种趋势并没有立即普及,因为女性们对于直接表达自己感情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所以她们往往会同时购买多份巧克力,只有其中的一个才是真正给自己的心仪对象买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行为演变成了所谓“义理巧克力”,即把这些甜美的小礼物视作一种社交礼尚,因此它们成为了公司内部员工间互相赠予的一种风俗,即每个人都要准备一份给同事或上司,以示友好和感谢。
最后,由于这种风俗对女职员来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必须在2月14号之前购买、分发这些小礼物,而且还得担心是否能得到回报——而男同事们则似乎显得更容易接受这一切,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能以适当方式回应,那么第二天,即3月14号,也就是所谓“White Day”,他们就不得不承担更重大的责任:用糖果、饼干、红茶或其他小玩意儿作为回礼。但实际上,他们也一样感到焦虑,因为这个日期本身就是一个商业化的大型事件,无论如何,都需要一些特殊的手段来确保不会失去面子。此刻,可以明显看出,真正受益的人群正是那些生产这些商品的小蜜蜂们,而不是那些只是试图顺应潮流而已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