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宣王(?~前783年),姬姓,名静,字靖,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作为西周的第十一代君主,他继位于兄长周厉王。宣王在位期间,便开始了他的治国之路。在政治上,他依靠一系列贤臣如召穆公、方叔、尹吉甫等人的辅佐,使得朝政得以稳定;在军事上,则通过与诸侯联合以及任用南仲、召穆公等人,不断对猃狁、西戎、淮夷和楚国等进行征讨,使得西周的国力经历了一定的恢复,这段时期被后世称为“宣王中兴”。
然而,在晚年的他,由于独断专行,不听忠言,并且滥杀大臣,最终导致了中兴局面迅速瓦解。在千亩之战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随后的一些外交战略却遭遇失败,如南征之师的大败于姜戎。这一切都证明了一个结论:即便是最伟大的统治者也不能忽视民心和忠诚。
最后,在位四十六年之后,周宣王去世,其谥号被赋予“宣”,留下了一段辉煌而又忧郁的历史篇章。他在位期间所做的一切,无疑是对历史的一个深刻印记,也让后来的史学家们有机会探索并分析这一时期的历史话题,如“宣王中兴”这样的概念,就成为了研究者们争论的话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