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明朝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下面历史随心看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太监是中国封建君主实施极端统治之下孕育出来的怪胎。明朝更是出了许多厉害的太监,他们权倾一时,我认为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还是:明朝君主制度的强化。
事实上,明太祖朱元璋亲眼目睹过元末宦官的危害,下决心从根本上铲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性。建国之初,他曾制定严格管理太监的制度,特别严禁其干预政事。但老朱万万没想到的是,他呕心沥血创建的大明王朝恰恰被耻笑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明成祖朱棣时期,这道铁的纪律发生了一个微妙的变化。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开始把宦官视为心腹,当作控制文臣集团的一股重要力量。“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被悄悄地改为内臣不得擅自做主。
明代的宦官悄悄地迈开了问鼎权力巅峰的第一步。最著名的是大太监郑和奉命率官兵二万七千余人驾数十巨船“历东南诸蕃,以通西洋”。由于明初纲纪较为整肃,郑和为人严正,他出使,在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还是过最大贡献者的。
宦官学校给宦官提供了学习途径。朱棣孙子宣宗朱瞻基采取了一项措施,在宫中设立“内书堂”,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宦官学校。宦官学校收取了十岁以下学生二三百人,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任校长,学长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请翰林院的人物来教导学生。在这里学习知识让这些未来的宦 官们更加如虎添翼,他们时间充裕又无青春期烦扰,可以专注于学习文墨,如同古代那些游刃有余的大才子一样。而且这些知识增加,让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运用筹算智诈欺君作奸,使得更多厉害的地位出现。
要说起这点,也不能不提到与他们相对应的一个奇葩皇帝——英宗朱祁镇。当他即位时年方九岁,还只是一个只知道玩乐的小顽童,而那个时候,就已经有一位叫做王振的大太监成为他的左右手。这位王振利用皇帝信任假传圣旨,对国家进行全盘控制,没有人能阻止他,即便到了将战争当成儿戏也难以挽回,最终导致土木堡之变,全军覆没,被捕关押,是这个时代的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关于权力的故事结束篇章。
综上所述: 明朝废除了丞相,一直到最后也是没有丞相,但皇权制度空前强化。不论是朱元璋提防着或者是在后世各个皇帝不断提高他们参与政治的事务能力,都因为这一点而导致更多更厉害的地位出现,这并不奇怪啦。这就是我们探讨到的所有内容,看来这个问题真不是那么简单,它涉及深入浅出的层面,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