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不该灭亡的朝代中明末降将如同牛毛般多样但为何只有吴三桂一人让人深感痛恨

明末降将如牛毛多,吴三桂为何独受世人唾弃?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破北京,当时宁远辽东总兵吴三桂接旨,准备救援京城。部队至山海关,即得崇祯皇帝自尽消息。在面对前有李自成义军后有清军追击的困境,无力一战的吴三桂,被迫选择降清或死。

然而,李自成杀其全家夺爱妾陈圆圆,加上报仇心切,他不能死,所以只能投靠清廷。背上了汉奸骂名,但明末投降者众多,如洪承畴、祖大寿、耿精忠等,这些贰臣为何唯独吴三桂最被人痛恨?

随着封建政权衰落,文化思想解放人们认识到分析历史需实事求是,不应以讹传讹。要做到实事求是,就需要依赖文物文献分析问题。而曹操、安禄山与杨贵妃等人物,都曾经历翻案,以戏剧性吸引人。

杜牧赤壁之作,更添了“铜雀春深锁二乔”美丽情节,而杨贵妃在边关热血男儿前,也许会心动。但历史文献缺乏具体记载,让人们自由发挥想象。

关于吴三桂,因为艺伎而让国家覆灭,他故事成为满清强调忠君爱国的手段,以他为反面教材警告残余势力不再斗争。因此很多人觉得他只是冲红颜忘了家族遭遇屠杀。他不仅背叛大明,还背叛华夏,这也是一个槽点之一。

1662年,吴三桂进兵缅甸,要的是永历帝,此举斩草除根狠辣,是槽点之二。而他设云南藩府欲做沐家世代镇守,却因杀永历帝被制裁,最终康熙撤藩,他起兵口号“驱除鞑虏还我大明”,但这让后来的人们无法认同他的所作所为。

所以这么多投降者中,只有吴三桂的名声最臭,不仅因为个人的行为,也因为后来的市井文化添油加醋说到底还是楚云飞的话语最恰当:“军人,要有骨气。”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