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成祖下一位僰族覆灭之谜僰人绝迹的悲歌

在僰人兵败僰王山后,他们的民族进入了一个长达400多年的沉寂期。直到明朝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他们再次在兴文、珙县两地与外界发生冲突。在这场著名的“僰汉大战”中,明王朝派遣四川总兵刘显、刘挺父子率领十四万官军对抗僰人,最终在兴文县九丝城将其彻底剿灭。这标志着僰人的消亡,一个古老的民族从此销声匿迹。

然而,关于僰人的历史记载并非一成不变。他们先后被称为濮人、都掌人等,这种名称的变化反映了他们与周边其他民族之间不断的交流和融合。如今,在宜宾市城内,都长街便是从都掌蛮时期演化而来的遗迹。

当代学者们研究发现,僰人的葬俗独特,不仅没有土葬、火葬或水葬,还有悬棺葬的一种特殊习惯。这一习惯最早见于南朝梁、陈之际学者顾野王所记,而《四川通史》则提及珙县有座棺木山,是昔日僰蛮居住的地方,他们曾凿石拯钉,将棺材悬挂于绝壁之上,以为吉祥象征。在 僰人的文化中,将祖先永远保存下来,就是为了让它们能永远活在后代的心中,并且相信先辈遗体保存得越久,就能更好地保护后代兴旺发达。因此,悬棺葬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美好的象征意义。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