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通史》百年探秘的篇章中,我们不仅要深入理解普鲁士军国主义的起源与发展,还需回顾其对社会、阶级结构以及文化影响的深远后果。从普鲁士的历史来看,军队不仅是国家力量和统治手段的一部分,更是塑造了社会认同和阶级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
平民中产阶级虽然在经济上相对稳定,但他们对于政治权力的参与度极低,其忠诚更多地体现在顺从于既定的秩序之上。贵族地主们则被融入军事机构,不仅因为他们自身具有服从和牺牲精神,而且由于人口稀少,他们几乎所有成员都有机会成为军官,这进一步加强了他们的地位。在法国,资产阶级已经开始寻求通过购买采邑等方式获得贵族身份,而在普鲁士,这种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导致资产阶级缺乏独立性。
东普鲁士农民的情况与波兰相似,他们处于悲惨的境地。为了维护这一体系,法律禁止非贵族人士购买“贵族”土地。这一制度使得各个阶层被固定下来,使得中产阶级难以通过职业进入贵族行列。因此,在东普鲁士几乎没有德意志老城镇,而中产阶级也并不富裕。
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统治期间,这些特点得到进一步强化。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对文化事物持批评态度,他节俭到连自己的加冕典礼都只花费两千五百四十七银币,比他的父亲大选帝侯所花费的五百万银币要少多了。他亲自监督国家财政,就像私人管理自己的采邑一样,并经常穿着破旧外出巡视城市,用手杖惩罚疏忽职守的人们。
他重视军队,将所有政策调整为服务于此目标。他身着露面打扮,是第一位公开露面的普鲁斯国王,他重新设计宫廷礼仪,以尊敬高官而抑制文官。此外,他著名爱好的是身材高大的兵员,即便彼得大帝从亚洲送来几名高个子兵员给他也是如此。他创立新的训练方法和演习程序,并设立了一所培养容克子弟成长为将领的小学教育机构,以及一个根据地区招募兵力制度,让每个团都有一个指定区域作为来源。这支由八万三千人的庞大军队,在他去世时增加到了六万五千人。而柏林人口增长至十万,其中二万为武装人员,这比例可能在欧洲独树一帜。
弗里德里希二世,即后来的腓特烈大帝(1740-1786年),继承并扩展了这支精锐部队及巨额资金。当奥地利查理六世去世时,他未发出任何通知就迅速调动部队占领西里西亚,最终将这片土地并入 普鲁斯帝国,从而使人口增加近一倍,加强工业基础,使该地区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此举标志着辛勤工作、责任感、以及小本经营下建立起来的一个非凡成就,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胜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