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康熙皇帝设立的宫廷御用机要秘书机构,不仅是他的读书学习之地,也成为了笼络汉族士人、储才的地方。它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被撤销,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
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以待,名为南书房。在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得南书房的权势日益增长。
其地位的提升,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一些职能移归内廷,以实施高度集权。这一举措有助于减少议政王大臣对国家大事的干预,并且在内阁方面实现了更为紧密的控制。然而,与议政王大臣之间意见不合的情况仍然存在,这导致了朝廷内部权力的分散。此外,由于内阁作为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其影响力也不可忽视,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即便是在军机处建立后,大多数重要事务仍旧需要内阁参与处理。
尽管如此,由于入值者能够常态性地觐见皇帝,所以他们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因此,即便雍正朝后期军机处开始处理更多的大事,而不再让南书房官员参与,但这一组织依然被保留至光绪二十四年的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