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与太平天国运动
清朝自1644年建立至1912年被推翻,历经多次变革。清末时期,经济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导致了民变和外患频发。太平天国运动是这一时期最大的农民起义,其由洪秀全领导,以“灭罪诛奸,兴复中华”为口号,在江南地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政权。
洋务运动与自强改革
随着西方列强入侵内地,清政府意识到了自身的不济,便开始实施洋务运动。这一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军事、海防、通商等方面的现代化建设,如设立戊戌新军、修建北洋船政等,以求抵御外侮。此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国家实力,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甲午战争与辛丑条约
1894年的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失利,这场战争使得清政府签订了极其不利于己的一系列条约。其中最著名的是《中日马关条约》,它要求中国割让台湾及澎湖群岛给日本,并支付巨额赔款,这直接削弱了清朝的主权和民族尊严。
维新改良与辛亥革命
1900年代初期,一批志士提出了维新救亡的呼声,他们主张通过政治改革来挽救国家危机。在这股浪潮中诞生了一些重要思想家如康有为、梁启超,他们提出了“新文化、新学问、新政治”的理念。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因为当时社会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难以迅速改变。
共和主义兴起与国共合作初见
在一战后,由于国内外形势变化,加之俄国革命影响下,一些爱国者开始倡导共和主义。1911年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而随后的南京临时政府宣布成立中华民国。这标志着中国走向共和的一个重大里程碑,同时也是不同派系之间合作或冲突的一个新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