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京一词的由来与演变:从北欧海盗到斯堪的纳维亚文化符号
维京一词的起源与演化
“Vikingr”这个词在古代北欧石碑上曾被记录,意味着“海上冒险者”。在英语中,“wicing”首先出现于6世纪盎格罗-撒克逊诗歌中,指海盗,但当时英国人并未将北欧海盗称为维京。在中古英语中,“维京”消失了,只是18世纪传奇故事中的复兴。20世纪,“维京”不仅指海盗,也扩展为指斯堪的纳维亚人,并产生了新词汇,如“维京时代”,“维京文化”,以及“殖民地”。
维京海盗的历史记载深度解析
公元789年,《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记载了第一次对英国袭击事件,当时他们被误认为商人。这次事件激发了后续200年的连续侵扰,包括向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劫掠,以及远至地中海和里海沿岸。一些船队甚至抵达基辅和保加尔,而另一支则向西南挺进,对英格兰半岛进行大规模劫掠。
11世纪德国历史学家不来梅的亚当在《汉堡大主教史》第四卷提到:“这些‘黄金之岛’上的‘阿斯考曼尼’(即他们自称)被我们称作‘Vikings’。”13世纪挪威国王哈罗德一世试图清除苏格兰及附近岛屿上的这些游勇,一部分逃往冰岛。
北欧传说塑造了无畏英雄形象,但到了18世纪,这些人物又被描绘成强盗。人们普遍认为是农民业余参与而非职业性质,而实际上,这些人的身份更为复杂,不应简单归结为单一类别。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可能有来自斯拉夫族群的一批非法强盗寻找庇护所落户北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