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位素餐的故事国家常识大冒险

尸位素餐这个成语,源自《汉书·朱云传》,意味着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这句话背后的历史故事。

“尸”音出自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书经”中有句:“太康尸位”,用来比喻一个有职位而没有工作做的人,就像是祭礼中的那个人,只坐在位上,不必做任何动作一样。“素餐”则是出自诗经:“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后人将“素餐”用来比喻无功食禄的人,将“尸位”和“素餐”两者连合成一句成语,用以形容那些只享受待遇却不承担责任的官员。

在《汉书》中,“朱云传”的记载提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可以说,这个成语的意思与上述解释相同。因此,当我们研究这些成语时,对它们的出处也应该了解得更清楚。

这样的现象在机关、社团、商店等许多地方都能看到,那些只是凭借人事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每月领取薪水,而日常生活除了吃喝闲坐,没有任何实际工作,这种情况就可以被称为“尸位素餐”。

此外,对于能力不足但依然能够保持职务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不是因为自己的本领,而是靠特殊关系维持位置,因此也可被视为“尸位素餐”。甚至有些人会坦言自己并没有什么本领,但正是东主照顾他们才得以解决生活问题,同时又感到自己空占着位置,无所作为,也是一种内疚感。

总结一下,我们知道了“尸 位 素 餐”的基本信息:

【拼音】:shīwèi sùcān

【解释】:指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出处】:《汉书·朱云传》

【用法】:用于形容那些只享受待遇却不承担责任的官员,或是在某些场合表达对这种状态的一种谦逊态度。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