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1000题仿佛一位慈祥的老师以耐心的语调和深邃的眼神持久地陪伴着我们的学习旅程

旷日持久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燕国有一位名将荣蚡,他勇猛善战,而且智谋过人。燕国君主封他为高阳君,并命令他率军攻打赵国。赵王得知后非常害怕,立即召集大臣商讨对策。

其中一位大臣赵胜提出了一个建议:“齐国的名将田单擅长带兵作战。我可以割让三座城池给齐国,以此条件请田单来帮助我们带领赵军作战,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

然而,大将赵奢不同意这个计划,他认为,即使田单肯来指挥赵军,也不一定能取胜。如果不能打败荣蚡,那就是白请他;即使田单确有才华,他也可能不会真心实意地为我国出力,因为我国强大起来,对他们齐国称霸不是很不利吗?因此,他不会为了我国家益而真诚地抵抗燕军。

更进一步分析,赵奢说:“如果田单来了,他必定会把我们的军队拖延在战场上,不战也不降,荒废时间。旷日持久,就像几年之后,我国家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将不可避免!”

尽管如此,赵王和 Zhao勝还是没有听从 Zhao奢的意见,他们仍旧割让了三座城池,请了田单作为统帅。但结果是,Zhao 国被卷入了一场无谓且耗费巨大的战争,最终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

因此,从那以后,“旷日持久”就成为了形容荒废时间或拖延得太久的一个成语,它包含了“旷”的意思——荒废和耽误,以及“持”的意思——持续或拖延。

旷日持久的基本信息:

用法:联合式;作为谓语、宾语或定语;含贬义。

近反义词辨析:

近义词包括经年累月(长时间)、长此以往(不断重复)和长年累月(漫长多年的时间)。

反义词则包括昙花一现(短暂出现)、弹指之间(瞬间)以及电光火石(极快)。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略·趋势》:“今取古之为万方者,将其分为七个国家,其中每个国家都拥有数十万士兵,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旷日持久的情况。”

《旧唐书·李密传》:“如果我们这样做,就会像‘旷日持久’一样,让我们的士兵疲惫。”

《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中,有一段描述:丞相从大路进发,如果对方全部动员关中的兵力迎击,那么这场战斗就会持续很长时间,即“旷日持续”,难以获得中原之地?

魏巍《东方》六部之一二章中写道:“人们称这次‘旷日 持续’的谈判,每次谈话都会进行两年!”

清代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八回中提到:“守住这里,不出来,就是要‘旧行’。”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