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竞赛题库900题旷日持久的典故让每个问题都像老友一样耐心等待被解答

在悠悠历史的长河中,有一则关于“旷日持久”的古老故事。这个成语,字面上讲就是拖延得太久,荒废、耽搁时日。那背后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探索。

【旷日持久的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有一位名将荣蚡,他以骁勇和智谋著称,被封为高阳君,并被派去攻打赵国。赵王闻讯后大惊失色,与臣子商议对策。其中一人提议借助齐国名将田单之力,但另一位大将赵奢却不以为然。他分析道:“即使田单肯来指挥,也可能导致‘旷日持久’——不断地在战场上耗费时间,不战而降或是不降,这样几年下来,我们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都将会消耗殆尽。”

尽管如此,赵王和那位提议者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最终请来了田单。但结果证明了赵奢的预言:他们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战争,最终损失惨重。

从此,“旷日持久”就成了形容荒废时间、拖延得太久的一个成语。这不仅体现了人心难料,更警示着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

【旷日持久的基本信息】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反义词辨析:

近义词:经年累月(长期持续)、长此以往(一直到现在)、长年累月(多年的时间)。

反义词:昙花一现(短暂存在)、弹指之间(瞬间完成)、电光火石(极快)。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今取古之为万国者,分以为战国七,能具数十万之兵,旷日持久。”

《旧唐书·李密传》:“若旷日持续,则人马困弊。”

《三国演义》九二回:丞相兵从大路进发,彼必尽起关中之兵,于路迎敌:则旷日持续何时而得中原?

《野叟曝言》三三回:众人之论非劳师动众,即旷日滥留。

魏巍《东方六部一二章》

清·陈忱《水浒后传》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深刻领悟到“ 旷 日 持 绀” 的深远意义,它不仅是一种描述行为方式的手段,更是一次对过去沉淀下来的智慧与教训的一次呼唤,让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也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份宝贵的情感与智慧。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