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儒十丐与元朝读书人地位低下的原因

蒙古族统治下的元朝,他们将人划分为等级,汉人地位低贱。以儒家出仕思想为主的汉人,士农工商,读书人的地位相当高。但是,在元代,人们被划分为十等,“九儒十丐”,那么读书人的地位真的如此低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九儒十丐”之说。这一说法来源于两位南宋遗民的著作,其中谢枋得在《谢叠山集》中提到“七匠八娼,九儒十丐”,这是他对当时社会的一种讽刺。而郑思肖则在《心史》中提到了这一概念,但他的作品在明末被发现,其真实性和准确性都有待考证。

然而,即便是这些疑似伪造或夸张的文献,也无法完全代表元代所有读书人的实际情况。我们还需要通过其他历史资料来理解元代读书人的真实地位。在元代的户籍制度中,将全国居民划分为诸色户计,这些分类并不支持所谓的人口分成十等的说法。

那么,我们再来看为什么会有关于元朝读书人地位低下的传说。事实上,对于读书人的态度,在蒙古皇帝眼中似乎存在一种漠视甚至轻蔑。尽管他们不爱阅读也不重视学者,但仍然容忍了学者——这是一种完全忽略他们的地步。

按照常理来说,如果一个时代中的科举考试失去了重要性,那么依靠学习成为官员的希望就会大打折扣。但是,就像我们之前讨论过的一样,这并不能说明整个社会对于知识和教育持负面态度。在蒙古人的逻辑里,无论天下如何变化,只要他们保持骑射技能,便能永远掌控天下。这意味着即使没有高度评价知识与文化,他们也不会因此而让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

最后,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上其他朝代对于知识分子的态度,比如宋朝,那个据称最崇尚文明和文化的地方,却也有乌台诗案这样的事件发生。这表明,即使是在那些声称尊重知识和教育的地方,也可能存在对知识分子不公正对待的情况。

总结来说,虽然“九儒十丐”这个概念听起来像是指示了某种特定的社会阶层结构,但是它并没有足够的事实根据来证明这种观点,并且还有很多疑问值得探讨。此外,对于元朝及其他历史时期知识份子的批判应该基于更广泛、更详尽的事实,而不是简单归结为某个标签或类别。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