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传书石匠智斗财主婆

清朝乾隆年间,徐州府北微山湖西面,有个高楼庄,这家姓高,是有钱有势的财主。他的家族中只有他家的女性都会讹人。一天,高楼庄来了个石匠,他绕着高家大楼喊:碫天碫地,琢耳坠子哩!吆喝声传到后院,一位二十来岁女性出来,她是财主的小妻子,绰号叫金不换。她对人尖刻刻薄,又懂行话术语,最喜欢耍弄手艺人。

这女性心里明白:石匠说的天地是指的一副磨。上磨为天,下磨为地。她用手指在地上画了个磨圆圈,说:“看你能的!我家这一副磨你能碫吗?”石匠一听,就知道这个女性是老手!她在有意难为我呢?我得小心对付。石匠说:“你拿块砖头,把磨垫起来,我就能碫!”这句话让金不换很服气。

于是,他们一起去到了磨房里。石匠端详那大号的磨盘,不但要价钱,还要求管饭。这让金不换很吃惊,但还是同意了。在工作时,那女性又想出一个问题,要 石匠用两只麻鞋和一个锤把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这种做法外行的人准会被困住,但这位石匠却识破了她的目的,用一双麻鞋搁上面,并且还给她上了一个暗示,让她不要违犯行规。

没多久,那财主娘子就头顶着那个装着锤把、鞋子的托盘来见石匠,并跪下来请他整装迎接。这表明了祖师爷降临。而之后,她不得不陪着他们共享筵席。那日晚些时候,当一切都结束后,那女士送给 石 匠二百五十个铜钱,而这位坚持要一吊钱的男性,却拒绝了这些钱并将其赐予对方留作扯裤腰买胭脂粉。他还决定在她的门前凿上两行字——东边“金不换”,西边“二百五”。

最后,这位强硬的女子终于意识到什么是“二百五”的含义,它源自春秋战国时期苏秦被杀的事迹。当四个人争夺杀死苏秦的荣誉,每个人都得到黄金千两中的十分之一,因此每个人获得了一份价值二百五铜币的问题,在民间也被称作半吊子或更差于之。此事警告所有想要以此类方式欺骗工人的女子,从此再也不敢轻视或嘲笑任何工人,无论他们如何努力,都应尊重他们劳动所获。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