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三国时期曹魏忠诚官员的故事

张掖,字子华,生卒年不详,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曾以遵守礼义著名。曹操平定荆州后被任命为营县长。他能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善于断案,历任大理正、甘陵等郡太守、大司农、河南尹等。

人物生平

临危护母

张掖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仪节操。

主簿代兵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平定了荆州,被任命为菅县长。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大多数居民不遵守法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但常与宾客纵横买卖,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在宫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他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

宽恕嫌犯

不久,他被提升为大理正有人偷窃了官府的白绸放在厕所上面。在此之前,一群女工因工作失误而被捕关进监狍。但司马芝说:“处罚罪行时的失误,都在用刑过分苛刻残暴上。如果她们经不住拷打,有可能说假话承认偷窃。”

执法公正

公元226年(黄初七年),魏明帝继位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不久,当两个犯人兴妖作怪,被关进监狱太皇太后派遣黄门官到官府中传达她的命令。司马芝不让通报,当即下令洛阳监狱把这二人拷打至死,然后上奏章说:“凡是应该判处死刑的罪犯,都应该先表奏明,以待圣上的批复。”

以农为本

后来,他任大司农。在此之前,每个典农属下的吏员和百姓都纷纷从事商贩行业,以此谋求利益。他上奏说:“王者的治国方法崇尚农耕本业,要抑制商贩这些末梢行业”。

体贴下属

每当有高级别的事务需要召见询问,他总是在前提下约见掾史替他判断上司想法和事情缘故,并教他怎样回答应付。这次果然全和他料想的一样。

有子若父

张掖死后,其儿子也如其父一样,因家无余财而身负重担,从未寻求私利或逃避责任,而是继续坚持其父亲所坚持的人生原则,最终成为了一个历史上的伟大的清廉之士。

随着时间流逝,这段历史逐渐褪色,但我们仍可以从他的故事中感受到那份纯真、忠诚和对国家责任感深沉的情感,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也能够记得那些值得尊敬的人们,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令人难忘的人生篇章。而张掖这样的英雄人物,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致敬的人物,是我们追寻历史光辉同时也是向往未来美好生活道路上的灯塔。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