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元4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为纪念耶稣门徒圣伯多禄的殉道,在罗马城西北角建造了君士坦丁大教堂。15至16世纪,该建筑被改造成今日的圣伯多禄大殿,成为了天主教会举行重大仪式的地方。公元756年,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将罗马及其周围区域赠予教宗,这一献土行动标志着教宗国的建立,其领土涵盖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大片地区。
19世纪,随着欧洲民族主义和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兴起,梵蒂冈失去了大量领土。1870年普法战争结束后,一支意大利军队进入罗马城,最终完成了意大利统一,而教宗则迁居到现在的梵蒂冈宫中。
1929年2月11日,《拉特兰条约》签署完毕后,意大利承认梵蒂冈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其领地仅限于梵蒂冈城,并且确立其为中立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梵蒂冈保持中立,当时由庇护十二世担任教宗。
2009年1月1日,由于对意大利法律过度繁复和与天主教信仰不符的问题,上述规定被宣布无效。此外,对于梵蒂冈国旗而言,它由两个相等面积竖长方形组成,其中白色上印有两把交叉的圣彼得钥匙和三重冠徽。这代表了金黄色与银白色的宝石,以及瑞士卫兵帽徽颜色,是从1808年的制定开始一直沿用至今。而对于国家徽章,则是以红底为背景,上面绘有一顶三重冠以及两把交叉金黄银白色的钥匙,这些象征着教育、司法及行政权力,同时也体现了《马太福音》中的“给你我要把天上的钥匙”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