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牧羊:中华节操史上最出彩的故事
苏武誓不降敌,在北海牧羊,除了须发皆白以外,还有一个明显的标志:他所持的汉节上面的牦牛尾都掉光了。苏武死死抱着这根杆子不放,就是因为汉节是国家的象征,是他使命的源头。
汉节是什么东西?它的主体是竹竿,长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不算很长,上面有三层牦牛尾结成的装饰。它是皇帝授予使臣的,是国家权力的象征,不仅汉廷派往匈奴等处的使者持节,皇帝派往分封于各地的诸侯王的使者,同样要持节。使臣持节,简称就是“使節”。
这“節”的威力有多大呢?举个例子吧。西漢景帝時期,七國叛亂,当时的大吴王劉濞就制造了一批假冒的“節”,以打乱西漢的大軍指揮系統。有一個叫周丘的小人物,他跑到劉濞那里說:“你給我一根真的‘節’,我包你能得十萬大軍。”劉濞就給了他一根真的漢節。
周丘凭借这根真实无比重要性的汉节,从刘濞那儿筹集了大量资金和物资,然后带领军队南下江南,一路打败各种抵抗,最终在一次战役中杀掉了守卫城市门户的大将,并且还占领了一座富饶的地带。他凭借这个名为“節”的符号和身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了3万人马,这对于当时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军事力量。而后周丘又率领他的军队一直打到了阳城,将士们的人数达到10万之众。
可惜的是,当周丘把他的部队发展壮大起来的时候,大吴王刘濞已经兵败身亡,而随后的战斗中周丘也未能幸存下来,最终还是在战斗中逝世。在整个过程中,“這個名為‘節’”、即那支由竹竿制成,上缠三层牦牛尾的地方,就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个符号,它代表着一种坚定不移、绝不屈服于外敌压力的精神,这种精神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质,即所谓の「漢」的精神,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民族气概或国民自豪感之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