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的家人遭遇了什么样的命运?据说,在朱祁钰监国期间,百官痛心疾首地要求诛灭王振一族。朱祁钰没有犹豫,他按照百官的意愿行事,结果王振的族人几乎被完全消除。
仪铭是明朝永乐年间的一位大儒,他是朱瞻基(宣宗)的辅导老师。他的父亲仪智在永乐十九年去世后,仪铭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他在这个位置上工作很久,最终在宣德九年时期结束了他的任期。在此之后,他被提拔为修撰,并参与编写《宣宗实录》。不久后,他的父亲被提升为侍讲,并改任郕王府长史。
正统十四年,瓦剌部队入侵明朝领土,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决定亲征,但是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这场战役最终以失败告终。这次失利导致大量士兵阵亡,并且英宗本人也成为了俘虏。随着瓦剌军队继续逼近,北京城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当消息传来时,全朝文武都感到震惊,大量富户准备转移财产,而一些大臣则忙于将自己的子女迁移到南京城。
孙太后接管政务,将她的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同时继续让郕王朱祁钰负责国政。她还重新任用了一些主战派的大臣,比如谦等。此时尽管宦官王振已经死于土木堡之战,但他的背后的阴谋和影响仍然激起了人们强烈的情绪。
有一天,当朱祁钰前往午门视朝时,大量文武官员聚集而来,他们高声要求诛灭王振及其家族。声音如此之大,以至于连坐在他们中间的人——包括长史仪铭——都难以辨认出他们具体想要表达什么。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只有当仪铭跪在地上,对着君主陈述百官的心声时,那些声音才逐渐平息下来。这次事件最终促使所有与这场争议相关的人物接受了这一决策,即便已故宦官虽然已经死亡,其家族依旧应该受到惩罚。
代宗即位后,由于他曾经对儀銘表示过信任,因此將其提拔為禮部右侍郎,並於第二年兼職經筵官、南京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兼詹事等職務。在整个代宗朝期间,儀銘一直受到尊重,被追赠谥号忠襄,以示其忠诚和贡献给国家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