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襄邑福星
范纯仁是名臣范仲淹次子,天资聪慧,年仅八岁时,便能详细讲解所学之书。他考取进士后,他出任襄邑(今河南省睢县)知县。在这里,他展现出了自己的治国才能和公正品格。
当时,一场旱灾席卷了整个地区,而范纯仁未雨绸缪,为民众储备粮食,以防饥荒发生。他的这种措施得到了百姓的赞赏,并为后来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升任知府
升任庆州知府期间,适逢当地发生饥荒。范纯仁擅自决定动用朝廷战备粮库常平仓救济灾民,这一举措虽然冒险,但最终成功地缓解了饥荒,让百姓免受更大的苦难。
在齐州(今山东济南),盗贼横行霸道。范纯仁转任齐州知府后,他宣布对违法犯罪者采取宽大政策,使盗贼们良心发现,最终减少了犯罪率。
(三)以德报怨
种世衡深受范仲淹赏识,但其长子种古本应因一己之私而诬陷了范纯仁,将其锒铛入狱。这起事件引发了一系列纠葛,最终种古被贬官一级,而范純仁则以德报怨,不计前嫌推荐其官复原职。
此外,在文官中有一人名邓绾,因改革派与保守派之间的游走,被文官痛斥。但是,当时的宰相就凭借正义感,为邓绾求情,并建议朝廷不要过度追究其他官员的过失,这个建议得到皇太后的赞同并实施。
(四)高风亮节
作为宰相, 范純仁大力举荐贤才入朝参政,而且他对于人才选择非常严格,不论他们是否知道自己是由他举荐进入朝堂。此外,无论是在处理国家事务还是个人关系中,他都坚持忠恕两字,即“忠于职守”,“恕己而待人”。
尽管面对政治斗争和个人困境,但 范純仁始终保持高尚的人品和决断。他曾说:“吾这辈子只学到‘忠恕二字,一生用不尽’。”即使身处逆境,也从未放弃过为人民着想和维护正义的事业直至生命最后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