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年前,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并表示将实行无条件投降,这标志着15年的惨烈侵略战争的结束。然而,即便是在《终战诏书》中,没有提及“投降”这个词汇,日本政府至今仍然坚称这一天为“终战日”。这种保留心眼的做法,使得今天的日本政府可以继续这样称呼这一历史时刻。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注意到,在德国人的履历中,对于二战期间的经历都有详尽记录,而在日本人履历中的1937年至1945年间,却永远是空白。这一现象揭示了日本对其过去的一种遗忘或回避态度。
每当这一天到来,日本都会举行大规模纪念活动,这一做法常被亚洲其他国家所批评和反对。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探讨了这一点,她认为在以耻感文化为主要强制力的社会里,即使公开认错并忏悔,但只要行为未被揭露,就不需要懊丧。
与德国不同,尽管德国政府致力于收集纳粹罪证并进行道歉和补偿,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依旧没有得到应有的安慰。相比之下,希望制造记忆空白的日本,用尽一切手段遮盖自己的耻辱,而非真诚地忏悔或道歉。
对于1945年的投降事件,有趣的是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曾提出,让日军军官保留佩剑,因为这是一种礼节性待遇。在他看来,那是因为格兰特将军曾以同样的方式对待战败的罗伯特李。但麦克阿瑟最终决定没收他们的佩剑,因为他意识到这样的安排可能会带来危险。
今天,无论是否给予他们佩剑,那股力量一直寻找武器。今年7月1日,Japanese Self-Defense Forces成立60周年后,其内阁会议和保障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旨在解禁集体自卫权。这也反映出即使不再有官方装备,他们仍然寻求武装自己。而靖国神社参拜也是一个例子,它暗示了这些自卫队成员的心理状态:他们虽然名义上是为了防御,但实际上更多地是为了战斗、征服、牺牲以及荣誉而存在。
明年即将迎来70周年纪念,如果未来几十年里、日本不能真诚地面对自己的过去,那么它就会成为历史上的罕见现象——一个国家长时间拒绝承认其作为侵略者的角色,并且持续歌颂战争。此外,不仅如此,当下的政治局势表明,他们似乎还没有准备好真正改变自己的立场,也许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更长时间才能看到变化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