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场景在明朝末年明朝将领郑成功投降清朝但保留佩剑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69年前,日本的裕仁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持续了15年,念完诏书不过5分钟,日本欠世界的道歉,69年了,却越发遥遥无期。

在600余字的《终战诏书》中,并没有“投降”二字。正是战败时留下的这个“心眼”,使得今天的日本政府仍有理由称呼这一天为“终战日”。然而,无论是日本人还是愤怒的亚洲人民,心里其实很清楚,有一个槛一直没有过去。

1、日本人的记忆是空白吗?

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注意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战后德国的工业家和金融家的履历表中,总会对战争时期的经历毫无隐瞒,不管是曾参加战役还是做过俘虏,都一一列出。但是在日本人的履历中,从1937年到1945年之间永远都是留白,“好像这段日子不曾存在”。

2、日本军官不能佩剑投降

日本人一手持菊,一手握刀的形象,经过美国学者的分析,早已深入人心。

二战时,人称“蛮牛哈尔西”的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哈尔西,在其传记中有一段很有趣的记忆。日本投降时,麦克阿瑟决定让日本军官保留佩剑,因为美国南北战争结束时,格兰特将军对战败的罗伯特李就曾以此相待。

结果,一向直来直去的话语,只好承认“你说得对你说得对”,于是把日军军官的大旗都没收了。

让心里永远有刀的人,再次被允许佩戴真正的一把剑,这确实是一种危险。事实上,即使不给他们佩剑,那股也随时在找武器。而正因为如此,每年的这一天,因为那段“不曾存在”的日子,被亚洲其他国家所抨击。

至于他们为何如此,在名著《菊与刀》中,就已经探讨过——在这个以“耻感文化”为主要强制力的地方,当众认错甚至忏悔也不会解脱,而只要所作所未被暴露,就不必懊丧。这理解才能理解过去60多年的这一天,是怎样由历史画布上涂抹下更多墨色。

希望等待不会又是旷日经年。在明年的70周年纪念之际,如果依然无法诚心悔过,那真的是古来稀矣。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