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衡,金末至元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理学家和教育家,其生平事迹充满了智慧与坚持。在1209年5月8日出生的许衡,原籍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北鲁村,但因避战乱而迁居新郑。尽管家庭贫困,他的好学之情却让他在七岁就入学,并对老师提出了深刻的问题,引起老师惊讶。随后,他又换了三位老师,最终因为过于聪颖超群,被老师推荐给更有才华的师傅。
他的求知欲望从未停止,在一个算命先生那里偶然看到《书经》的解释后,他便手抄回去细读。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兵临新郑县城时,他仍坚持不懈地学习,不仅阅读经典,还积极参与讨论各种学问,如经传、子史、礼乐等。他强调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对于作为普通百姓履行社会责任表示支持。
许衡曾赴大名府讲学,因其恭谨执教受到学生青睐,更被尊称为“鲁斋先生”。1254年,当忽必烈受封秦中,即将南征时,许衡被召为京兆提学,并在京兆广建学校。他坚守教育事业,对待教学认真负责,为培养更多人才贡献力量。在忽必烈南征归来后,许衡返归怀庆,但他的影响力和思想继续流传,为中国历史女性名人之一留下了光辉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