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才子排名中许衡又是何方

许衡,金末至元初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生平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懈的追求。出生于新郑县城西阳缓里(今辛店镇许岗村),他的家族世代务农,但他自幼就展现出了超凡的学术天赋。在七岁那年,他就开始了学习之旅,曾问老师为何要读书,老师答以“为了考科举”,但许衡进一步追问:“仅仅是这样吗?”这种好奇心和深入思考使得他在短时间内连换了三位老师。

长大后,尽管家贫无钱购书,但许衡依然坚持借书抄书,他甚至在算命先生家中看到一部解释《书经》的书,便手抄回去细读,这种毅力与热情让他能够在兵荒马乱之中仍旧坚持日读夜思。他阅读广泛,不仅限于儒家的经典,还涉及子史、礼乐、名物、星历等多方面知识。

天兴二年(1233年)蒙古兵临新郑县时,许衡与众人逃难至河阳(今孟县),后来又到达鲁、魏地区,在这段时间里,他不仅继续学习,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之后,他移居苏门山,与姚枢等人讨论学问,他们的话题涉及纲常伦理国家各个方面。

许衡强调,“纲常伦理国家一日不可废,如果在上者不履行,我们一般人也要履行。”他的生活实践正是这样做的。在河北大名府讲学期间,由于恭谨执教,被尊称为“鲁斋先生”。元宪宗四年(1254年),忽必烈受封秦中后,将许衡召为京兆提学,并鼓励他在京兆郡县广建学校。当忽必烈南征时,许衡返回怀庆,而京兆学者却无法挽留,只能送至临潼而归。

通过以上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政治动荡还是个人生活中,许衡都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社会责任感,这些品质成为了他成为中国古代十大才子的重要因素之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