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初,德意志邦联由多个独立的小国组成,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对落后于欧洲其他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尤其是在铁和煤炭资源丰富的萨克森和鲁尔地区,这些小国逐渐开始崛起。
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召开了维也纳会议,这次会议对欧洲国家边界进行了重新划定,并试图通过建立一个更加稳定的国际秩序来防止未来再次发生类似的战争。然而,这些努力并未能阻止德意志邦联内部的分裂与冲突。
1848年的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欧洲,其中包括德意志邦联。这场革命导致了一系列宪法改革,但最终却无法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一群强有力的领导者涌现,他们致力于实现一个统一的大型国家。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奥托·冯·俾斯麦,他以卓越的手腕和坚定的决心,将普鲁士引领成为主导力量。他利用外交手段,如三月危机,与法国结盟,对抗俄罗斯,并通过短暂而残酷的战争(七周战争)将丹麦北施莱茵州割让给普鲁士,从而进一步加强了自己的地位。
1866年,普法战争爆发,俾斯麦借此机会将汉诺威、黑森等邦并入普鲁士王国,同时成立北德联邦,以自己为首。1870-71年的 普法战争中,法国被彻底击败,大片领土丢失,并且支付巨额赔款。此时,以柏林为中心的一系列新加入北德联邦的省份宣布退出,使得南部各州不得不跟随,因此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实体——大 德意志帝国。
俾斯麦以他的智慧和能力迅速成为这个新帝国中的核心人物,他巧妙地利用内阁制制度,使自己处于实际上的掌控者位置。他继续推动经济现代化政策,以及扩张主义外交政策,为帝国赢得了辉煌时代。但是,也正是在这期间,他采取了一些极端措施,比如反社会党法律,用以打压左翼运动以及工人阶级组织,从而限制自由民主精神发展。
20世纪初期,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大德意志帝国迅速衰落,而俾斯麦则因健康原因退休。在他的继任者的领导下,即希特勒及其纳粹党,该政权走向极端民族主义、种族歧视甚至是暴行,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及二战结束后的轴心国倒台,此事件严重影响到整个世界乃至人类历史之进程。而在国内,则造成无数人民惨死以及文化遗产遭受毁灭性的损失。因此,可以说,在这段时间里,“复兴”与“统一”的过程伴随着深刻的人道悲剧,是德国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