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洞,亦称无门洞、飞来洞,以其栖霞岭北麓的茂林修竹深邃而著称。尽管它以“洞”为名,但近代以来,更以道观园林的胜景吸引人,而在晚清以前,则以佛寺闻名于湖上。
据传,南宋乾祜年间,江西龙兴(今南昌)的慧开禅师因其祷雨之功,被请至西湖居住。一次雷声隆隆,天震地动后,一块大石头裂开,从中涌出清泉,如同《龙嘴》一般。此外,还有一株神奇的大松树,其上常有蜿蜒蟠卧的神物,夏季雨后更是冒出气体。随着这些奇迹的传说蔓延,即使江西的黄龙也被认为跟随慧开到达了西湖。这段时期,小庵便得到了“黄龙”的名字。
不久,杭州遭遇大旱,当时理宗诏请慧开求雨。在他的默坐下,大雨倾盆而下。当太监前往询问方法时,慧开回答:“寂然不动,感而后通。”这次事件之后,小庵被改建为护国仁王禅寺,并将慧开封为“灵济侯”。
然而,对于皇上的赏赐和待遇,不论多寡或轻重,都没有影响他返回原来的山间习佛修行。他虽对佛学精通,却对身材矮小感到不满,每当讲法时都需仰视狮子座。他命人凿成一尊高丈余的石像,以面对拜祝并希望来世能长得如同此像般高大。人们将这尊石像作为胎塑成全身像,但遗憾的是,这尊富有传奇色彩的造像是未能逃脱破坏者的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