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通常被认为是在1644年,但我认为应该是1662年。朱由榔在那一年被杀,这和我们对南宋的看法一致,我们知道南宋并非就在1276年的元军攻破临安后就完结了,而是到了1279年的崖山海战才真正结束。同样的标准应用于明朝,也应该将1662年视为它灭亡的标志。这一点,张岱先生在他的著述中提出了尖锐而深刻的观点,他说:“福王粗知文墨,鲁王薄晓琴书,楚王但知痛哭,永历惟事奔逃。”这句话简直是一针见血。
1646年,隆武帝朱聿键在福建被清军俘虏,并不久后遇害。当时明朝没有皇帝执掌国政,因此按照传统继承制度,只有桂王朱由榔符合继承皇位的条件。他宣布监国,并且获得丁魁楚、瞿式耜等人的支持。但很快,他表现出逃跑的心理,就连大臣们都觉得他们选错了人。监国仅仅七天,他就得知赣州失守的情况。在这种危机下,他决定逃往广西,在梧州避难。
然而,这种行为导致广东人心尽失,并让清军占领了广东地区。为了恢复民心,大臣们拥立唐王朱聿鐭称帝,以绍武元年作为新的纪元。但不久之后,朱由榔返回肇庆即位,为永历元年定名。此时双方争斗正酣,却忽然遭到清军突袭,最终失败。在一次又一次的逃离中,最终在桂林找到了暂时的庇护。而当吴三桂攻入云南后,无路可退之下,被缅甸莽达收留,但最终因咒水之难而丧命。
公元1662年,在昆明城中,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大明帝国随之崩溃,从此消逝于历史长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