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朱棣不在,朱允炆能否凭借齐泰、黄子澄等人的辅佐而开创盛世?这个问题可以很负责任地回答,如果朱棣没有出现,那么大明王朝极有可能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以朱允炆的能力,他完全有把大明糟蹋干净的本事!
因为建文帝朱允炆,这位明太祖朱元璋生前苦心培育的皇太孙,却从未展现出任何帝王素质。他的行为和决策让人瞠目结舌。比如他如何不作无为,一步步丢掉了江山给了朱棣。在后人的看法中,往往将这一切怪罪于朱元璋对功臣宿将的大规模屠戮,但实际上,留给他的才华横溢的人才团队是多么庞大的礼物啊:卓敬这样的战略家、耿炳文这样的防御高手,以及郭英这位战悍骑兵之首,还有刘璟与徐辉祖这些谋略家。这样的阵容哪里算得上无人可用?
然而,这些宝贵的人才被他视若无睹,而选择依赖几个毫无价值的顾问:齐泰、黄子澄以及方孝孺,他们在三年的时间里都只是享受着宠儿的地位。反观之前那么多机会解除对朱棣威胁,都因这几位顾问的一片反对声而不了了之。当最后一刻决定派李景隆到战场,也是他们强烈推荐下来的结果,最终导致百万大军覆灭。
因此,可以断言,有这样拙劣的用人眼光,即便没有发生变故,仍旧无法预期朱允炆能够做出什么成就。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他缺乏应有的襟怀。在真定战役中,当明军已经处于优势时,由于其急躁,不仅换走了胜利保证者耿炳文,更选用失策者李景隆,最终导致失败。
如果我们把所有这些考虑进去,与崇祯末年相比较,就发现两者的不足竟然惊人的相似。而且,在崇祯身亡后,其所信任但最终叛变的人马各个争取投靠其他势力,对比之下,只能说崇祯稍逊一筹。但即便如此,以这种方式继续治理国家,对当时脆弱且面临众多外患的大明来说,将是一个灾难性的错误。如果没有那份幸运和智慧,就是由偶然间产生的转机点,那么这个帝国或许真的会因为缺乏领导力而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