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下的148国朝贡奇迹清帝国却仅保留22个盟友何去何来

清朝的盛世贸易:从148个朝贡国到22个盟友的转变

明朝时期,中国拥有148个朝贡国家,这些国家向明朝进贡各种物品。然而,在清帝国统治期间,这一数字骤降至仅有22个。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答案在于地理和贸易政策的重大转变。

首先,清代扩展了其领土面积至1453万平方公里,而明朝仅有的35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大部分是由这些小国和部落组成。在此过程中,一些西戎地区曾经作为明朝的朝贡国,但在清代建立之前已经被准葛尔汗国所灭亡。而后来清军又将准葛尔汗国征服,从而使得这些地区不再是独立存在的小王国,而是成为大清版图的一部分。

其次,是关于“厚往薄来”政策。这一策略导致许多外商冒充外国使节,将低质量或假货带入中国,并以高价换取贵重商品。琉球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他们通过定期进贡获得大量低成本商品,然后销售给其他国家。这条路径可谓“无本万利”。

然而,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大量伪劣产品堆积如山,没有办法,只能当作官员工资发放。此外,琉球还常常违规多次进贡,使得这项政策变得毫无意义。

因此,当传教士利玛窦评论时,他指出,即便那些名义上的世界各地对中国的致敬,其实质上也是一种反向流动,即中国实际上是在向世界输出财富。在清代,与之相比的是一种更为直接、开放与规范化的通商贸易模式,其中广东等四大港口主要参与西洋贸易,而其他港口则与琉球、日本及南洋进行交流。

例如,在1758年至1838年间,广州港接纳了5107艘来自西洋的船只,其规模远超于明代。同时,由于清政府对西域进行了统一,使得这一区域彻底成为大 清帝国的一部分,从而完全不同于只是追求虚名中的明代情形。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如何随着时代背景和经济发展不断演变,不同时代的大力所寄托不同的希望与梦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