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完美生活三位皇帝拒绝宝座的故事

我记得宋朝曾有三位皇帝,他们原本并不想成为皇帝,但却被不同的原因推上了宝座。让我们探究一下这些不愿意当皇帝的“淡薄”人物背后的故事。

首先是赵曙,他是宋朝第五位君主,也是宋仁宗弟弟濮王的儿子,甚至可以说他是第一位不希望登基的皇帝。由于仁宗多年无子,他和他的兄弟两次被立为储君,但也两次遭到废黜,这种权力斗争确实很残酷。在仁宗病重前,他没有子嗣能够继承大业,只好留下遗命让赵曙继位。尽管如此,赵曙仍然害怕自己成为了权力的替罪羊,不断拒绝登基,最终在臣子的强烈劝诫下,用装病来逃避。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合适的人选的大臣们只能用担架将他抬出来,将其强行推上龙椅,并以山呼万岁完成了他的加冕仪式。

接着是一个名叫宋钦宗(赵桓)的例子。他也是因为徽宗再次醒来后不得已被推上了 throne。他虽然成了皇帝,却依旧优柔寡断,就像他的父亲徽宗一样,对于国家的危机缺乏果敢的决策。在他统治仅短短两年的时间里,金军就攻陷了汴京,最终父子俩都在异国土地上遇难。

最后一位是不愿意当皇帝的人物,是赵扩,他是宋朝第十三任君主,也就是光宗的小儿子。当时他的父亲光宗还活着,而且即便祖父去世后,光宗也坚持要亲自处理丧事,因此大臣们想要改立赵扩为新君。不过,在面对可能受到指责和谴责的情况下,赵扩极力抵制这个提议,以免像自己的父亲那样因不孝而遭人唾弃。

这样的现象在宋朝出现频繁,即使是一些本应尽忠职守、但最终却显得软弱无能的皇帝,他们听信谗言,对内外事都缺乏决心,使得国家逐渐衰弱,最终导致国土不断缩小直至灭亡。这或许正是对他们性格的一种侧面反映。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