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的统治之下,帝权的性质虽然一致,但各个朝代的建立方式却迥异。从秦帝国的崛起看,它是长期内忧外患、强者斗争后的结果。相比之下,晋、隋、唐、宋则是在旧政权内部由大贵族或军阀以反叛手段夺取政权。而元和清两朝,则是外部强国入侵导致中原汉族政权瓦解,从而形成了异族统治。除了汉和明两个朝代,其它所有政权都是由“匹夫起事”所创立。
汉和明这两个政治体系有着两大显著特征:首先,这两个新兴政权完全凭借自力更生打下江山,其领导人地位是在“起事”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来,而非其他时代统治集团内部早已确定。在秦始皇灭六国之前,商鞅变法已经让秦国成为列强;晋室司马氏早在曹魏时期就有司马懿这样的威胁者;隋文帝在灭周前就在朝中掌握重量;唐高祖和宋太祖都是军阀,他们早已自成一家。而元清两朝,更是一次完整独立的异族政权取代了中原汉族。
其次,汉和明初期天下的局面未定,有众多豪杰并起,“起事”的领袖与同伴之间既有主仆关系也有兄弟情谊,这种“君臣+伙伴”的关系,对于领袖绝对性的构建一直存在潜在挑战。在李自成集团及洪秀全集团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些特征。此外,由于这种模式建立的国家,在完成战争任务后很快就会面临豪强联盟内部的权力斗争,只有渡过这个危机才能稳固地继续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只有汉末及明初才会发生大规模杀戮功臣的情况,如刘邦消除韩信等异姓王,以及朱元璋稳步消除李善长等同谋友将。
韩信的话语:“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显示出他对于自己的命运深感无奈,但这实际上是一种自然规律。当力量达到一定程度,一旦出现分化,就必然会有人试图利用自身实力来寻求更多利益,即使是曾经共同奋战的人们也不例外。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朱元璋愿意基于兄弟情义行事,他仍然难以避免血腥清洗,因为巨大的政治力量总会带来巨大的个人欲望,而这些欲望最终可能会导致冲突与破裂。
因此,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血液上的联系来解决问题——要么让其他人的血流尽去,要么确保所有关键职位都落入家族成员之手。这正如古人所说:“忠言逆耳利于行”,真理往往隐藏在显眼的地方,我们应该更加关注那些不被广泛讨论但又深刻影响我们世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