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穆宗以来,八代之君,有七人为宦官所立。然而,唐朝的衰败,不仅仅是由地方藩镇的割据所致。——《新唐书》
在晚唐时期的一百五十二年中,从唐肃宗开始到唐昭宗,几乎每位皇帝都被宦官拥立。在这段历史中,有像唐宪宗这样的明君,他们甚至直接死于宦官之手。期间,宦官肆意篡改遗诏,以自己心仪的人为继承人,这成为了常态。如李辅国、仇士良等著名的宦官,在他们的时代里,都成了权力至上的存在。
从这段历史来看,对于唐王朝来说,“安史之乱”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宦官势力始终潜伏在朝廷与民间之间。
在唐朝的历史上,皇帝有意扶持宦官势力的主要时期,是在 唐肃宗李亨和德宗李适两位君主统治期间。前者旨在将宦官引入政治决策,而后者则将禁军交由宦 官掌管。这两位皇帝的大力支持,使得宦 官势力摆脱了对中央权威的限制,最终反过来夺取本应属于皇帝的手握大权。而这种现象最根本原因,便是当时中晚唐社会极度动荡不安。
历史上,那些导致混乱与破坏的小小宫廷斗争,对于整个帝国而言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令人好奇的是,那个让臣子变身为强大的力量,让他们不受约束,即便是在高级职位,也依然能操控一切——正是因为这些有意扶持使得那些原本只是小人物的小宫女们,最终成为改变命运的人物。但令那些曾经决定自己的命运却无知无觉的是,他们的这一举措,却将整个人类世界推向了一片荒凉与毁灭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