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的崛起之后,帝权虽然保持了同一性质,但各朝之建立则有着不同的模式。秦帝国的诞生是列国长期争霸、强者胜出的结果。而晋、隋、唐、宋则属于另一类模式,它们是由旧政权内部的大贵族或军阀以反叛方式夺得权力。元和清两代,则是在外部强大军事入侵下,中原汉族政权解体而形成的异族统治。
除了汉和明两朝,其它所有朝代都是由“匹夫起事”并经历长期战争所造就的国家。这些特征使得新政权领袖的地位是在“起事”过程中逐渐形成,而不是像其余朝代那样,早已确定。
第二个鲜明特征是,在天下未定之际,“起事”者共同组成一个豪强集团,这些成员都有重大功勋、军事实力及资本,使得他们与领袖之间存在主从关系,但又充满了兄弟般的情谊。这导致领袖面临潜在挑战,因为这种“君臣+伙伴”的关系对绝对权威构成了威胁。
李自成和洪秀全领导的群众最终覆灭正是由于这两个特征发作所致。在汉和明两代初期,由于内部分歧,大量杀灭功臣成为常态,以确保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刘邦用几年时间除掉韩信等异姓王,而朱元璋更为高明,他稳扎稳打地消灭了一批文武重臣,直到临死前解决了最后一个危险人物蓝玉。
这些行为并不基于情感或道德问题,而是因为当手握巨大力量时,对忠义等诗意画面的关注会随之消散。一旦出现分裂,每个人都会考虑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即便愿意出于兄弟情义,也难免陷入斗争。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那些一开始就建立了严格主从关系,如曹操、李渊或赵匡胤集团才能相安无事。而对于帝国内部来说,最有效的手段仍然是血液——通过将可能威胁家族统治的人全部杀光,或尽力让所有关键职务掌握在自己家人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