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那些事儿皇帝仿佛在故宫外策划国政的神秘游戏

清朝那些事儿:皇帝的秘密办公室在哪里?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明朝设有“朔望朝”,每月朔望日,在奉天殿(后名为“金銮殿”)进行,但主要是朝贺,不涉及政务。而实际处理国政的地方则另有其它。明代永乐七年十月,由于冬气严冷,繁琐的仪式被简化,大臣们到右顺门内便殿依次奏事,无事者退还衙门办公,这就是所谓的“御门听政”。

然而,即使如此,“御门听政”的次数也很少。真正处理国政的地方,是由内阁向皇帝汇报政务,而非正式场合。大权实际上操控于内阁大臣手中。当未成年的顺治或康熙亲临时,他们早起要上学,因此召见或者觐见,都安排在放学之后、午饭之前。

如果有重大决策,则随时召见,但地点并不固定,一般选择就近召见。在康熙年间,有着名的事迹如抗击沙俄雅克萨之战与平三藩等重大决策,其实都是在“御门听政”中决策。

然而,从康熙到咸丰年间,“御门听政”逐渐废止。除了重要庆典外,大部分时间雍正与乾隆等多数时候都不再故宫办公,而是在园林如畅春园或圆明园进行政治活动。在畅春园居住了36年的康熙,他总共居住了257次3800余天,每年平均驻园7次107天。这一习惯直至雍正时代也延续不变。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