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简介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又史皇氏,又曰苍王、仓圣。《说文解字》、《世本》、《淮南子》皆记载仓颇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
仓颉的生平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一些文献记载仓颇为黄帝左史官,为造字圣人;另有文献记载仓顼为部落首领,曾自立为帝拜受洛书。倉顼古籍中稱倉顼「龍颜四目,生有睿德」。相傳為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左史官,倉顼為左史。沮诵為右史。
据历史记载:轩辕黄帝兴起之后,黄帝的史官倉顼、沮诵受鸟兽足迹的启迪,从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六类大意,其中包括指代事情的大、小,上下;形象如日月;形声如江河;会意如武信等。
部落首领
《河图玉版》中记载倉顼是一位部落首领,以阳武为都,自立为帝,大年(前4637) 为倉頡元年。在位期间,他向南巡狩其领土,并登上阳虚之山,然后顺着洛水而下,在元扈(一作玄扈)洛汭之处发现灵龟负书,由此他拜受洛书。
主要成就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其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文字,将民间既有的图画文字进行广泛搜集,并加以认真整理,从而创制出一套成体系的一种规范象形文字。
(2)受洛书,与其相关联的是八卦,是后来的周易来源之一。
通过他的努力,使得人们能够更有效地沟通和记录信息,为后来的社会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被誉为“开天地之先”,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