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主义普鲁士的孪生儿世界历史人物年表中的影子

军队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普鲁士的社会发展和阶级结构,平民中产阶级仍然保持顺从态度。实际上,整个地主贵族(容克)被吸收入军事机构已成为统治者的政策,他们自觉利用军队作为在克累弗、勃兰登堡、波美拉尼亚和前条顿骑士团领地的地主家庭中灌输“全普鲁士”情感的工具。由于普鲁士是一个年轻且人为形成的领地联合体,这种忠诚最初并非自然产生,因此更需要依靠明显的军事手段来加以灌输。重点内容放在义务、服从、服务和牺牲上。此外,大选帝侯及其继承者对等级会议,即各地议会实行压制,以平息大地主不满,允许在军队中授予官职,并允许他们对农民进行苛政。

普鲁士君主国主要建立在统治者与地主乡绅之间的谅解之上,即后者同意承认统治者的政府,并愿意在他的军队中服役;但作为回报,统治者允许地主乡绅继续把自己的农民置于世袭受支配的地位。在东普鲁斯,农民状况与波兰农民一样悲惨。

为了维护军官阶级,法律禁止出售“贵族”土地,即禁止将采邑售给非贵族的人。在法国,则形成对比:采邑权利简单变成了财产形式,而资产阶级甚至农民也能合法取得采邑并享有领主或“封建贵族”的收益。在普鲁士,这是不可能的;由于拥有不可变更的财产形式,每个阶级都被冻结了,因此中产阶级很难通过参与豪门家族的事业进入贵族行列。

总之,在经济方面,不同于其他地区,对待城市生活缺乏独立精神。典型中的资本家是官员,他们为政府工作,或担任庞大的王室产业或国家津贴企业雇员/租借人。正直而高效的是普鲁士文官,从大选帝侯时代起就著称。但相比他人,更顺从于皇室,更忠诚于国家,更畏惧武力。

这些特点在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他是现实而粗俗的人,他鄙视一切带有“文化”气息的事物,而他的父亲和祖父、大选帝侯,以及儿子(弗里德里希大帝)却都十分关注文化。他吝啬每一分钱用于非必要开销,把皇家费用削减四分之三。他像私人一样监督国家,就像监管个人采邑一样,用手杖惩罚违规市民。他整天工作,也希望人人这样做。

他爱护军队,将所有政策调整为服务于这支部队。他身着露面,是第一位公开穿着露面的普鲁士国王,他重新安排宫廷礼仪程序,使文官下降至次要位置。而对于高个子兵,他尤其钟爱;他成立一个特别部署由来自欧洲各处以及彼得大帝送来的亚洲战俘组成的大型部队。他创立训练容克家庭子弟成为未来指挥官学校,并设定新招募制度,每个团都有一个指定地区作为兵源区域。这使得柏林迅速成长为十万人口的大都市,其中两万是兵丁,其比例可能超过了任何其他欧洲城市之一。此外,他留给继任者一笔七百万银币用作预算,为没有亲自战斗过打下基础。

弗里德里希二世(后称腓特烈大帝),依靠这支强大的精锐力量及那笔巨额资金震惊了整个欧洲。当奥匈帝国查理六世去世后,其女玛丽亚·特蕾西亚开始接管各种权利时,全世界皆持观望态度。当别国犹豫不决时,腓特烈二世便悄无声息调动其精锐部队进入西里西亚,这片位于奥得河流域,被认为属于波希米亚的一部分,但北界勃兰登堡,与波兰接壤。一旦西里西亚加入 普魯塞王國,它的人口几乎翻倍,同时增加了一些工业价值,使得它终于成为了一个拥有六百万人口及二十万人的精锐部队的大国。如果我们只看人类成就,那么这个小巧而勤奋的小地方就是一个奇迹,是由辛勤劳动换取到的胜利。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