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美的皇后如若北伐再战灭敌胜利光明前景

两宋朝廷对武将的权力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尤其在南宋初年,更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武将崛起。例如,钱粮管理方面,除了川陕地区自行解决外,其余三大宣抚司的粮草供应均由转运司负责调配,而中书门下省则监督使用,以确保资金不被滥用。此外,在绍兴七年的允许各宣抚司“营田”,即军队可以种地和从事商业活动,也为部分解决了军饷问题,但岳飞部以优异成绩仅能解決30/100左右的军饷。

兵权分离政策也是一项重要措施,一般情况下,只有出征时才临时指定“帅臣”领兵。在南宋初期,每个宣抚司都有一定的固定军队,其中大部分由朝廷调配给宣抚司“分隶”。如岳家军中的牛皋、董先、王俊等人。

经过多年的战乱与金国掠夺,河南一带出现了严重的荒废景象,民众几乎没有食物可吃。当抗旨北伐开始时,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岳飞部将陷入极其艰难之境。随着接连不断的班师诏书发布,每位将领都意识到继续北伐不仅违背朝廷意愿,而且是不可能实现灭敌胜利的情况。

要维持占领的地盘,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防守。根据绍兴七年的估算,要完成北伐任务至少需要二十万精兵。而岳家军虽然强悍,但巅峰时期的人数只有十万左右,加上水师无法参与战斗,以及荆襄一线需要留守人员,这意味着实际可用于北伐的人数不过六、七万。这一切导致当班师诏书再次发出时,大多数将领选择回撤,而作为杰出的指挥官,“飞亦以为不可留”。

若继续北伐并试图灭掉金国,那么成功率几乎为零。岳飞这次中原之举,是基于金国侵略南方的情况,因此,并非主动出击收复失地,而是迫于无奈的一种姿态。甚至当李若虚向岳飞传达了宋高宗关于停止进攻的命令后,他仍然坚持认为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不应该退缩。但最终,由于所有参与作战的大多数士兵都遵循了皇帝的命令而撤退,岳家军孤立无援地被迫独自前进。

尽管如此,在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比如收复河南汝南、许昌、淮阳等地,以及距离开封只百余里的洛阳。但每一次胜利都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郾城和颍昌府这两场激烈战斗后,即使取得重大胜利,但损失也相当巨大。

考虑到这些因素,再加上缺乏足够补充力量以及支援,如果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推进北伐的话,不仅会遭受更大的损失,而且根本不可能彻底消灭金国这样的强敌。因此,从实际情况来看,无论是在力量还是资源上,都无法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依旧以有限且疲惫的力量继续深入,那么完全摧毁金国这一目标,就显得非常渺茫!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