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朝廷对武将的控制与管理一直是首要任务,尤其是在南宋初年,当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武将的权力过大。例如,钱粮方面,从绍兴七年开始,便允许各宣抚司进行“营田”,即军队可以自行种地和经营,以解决部分资金问题。然而,即便是最成功的岳飞部,每年的收入也仅占总额的三十分之一。
在军事上,两宋实行兵权分离政策,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出征时才临时指定帅臣领兵。南宋初期,每个宣抚司都有固定的人马,其中包括朝廷调配给他们的“分隶”如岳家军中的牛皋、董先、王俊等人。
随着战乱和刘豫政府的掠夺,河南地区变得荒芜一片,民不聊生。在这绝望的情况下,当地方民众提供食物给北伐军几乎是一切希望所剩无几。当班师诏书连续下来,对于继续用兵就是公开抗旨,这就成了一个重大问题。尽管岳家军以其严格的纪律著称,但面对如此命令,他们是否依然会听从,是一个巨大的疑问。
为了维持收下的领土安全,不得不分兵防守。而且,由于水师无法用于北伐,加上荆襄需要留守,只能派遣六万到七万人参与北伐。这意味着当那些班师诏书接踵而至之际,大多数将领都请求回撤,而作为杰出的军事家,“飞亦以为不可留”。如果继续北伐灭金,那么胜利概率几乎为零了。
岳飞此次中原之役,并非基于主动收复失地的心愿,而是迫于金国再次侵略不得已的一种姿态。李若虚被派去解释朝廷决策,他告诉岳飞:“谕以面得上旨,兵不可轻动。”这表明宋高宗对于北伐完全是一个虚张声势。但岳飞坚信这是时候行动起来,与李若虚商讨后,他决定推进计划。
战争展开后,岳家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收复河南汝南、许昌、淮阳等地,都距金方指挥中心及旧都开封只有一百余里。不久,又攻克洛阳。但完颜兀术并未放弃挽回局势,他发起一次突袭郾城战役,最终失败。此后他又集结三万人马攻击颍昌府,与驻守该处三万人的岳家军展开激烈交锋,最终败走,其损失惨重。这场战斗被视为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是自宋金交恶以来宋军第一次与金兵在平原上开展骑兵对骑兵的大规模作战。在这场战斗中,为首者完颜兀术感叹道:“撼山易,撼岳家难!”
尽管这一仗让士气高涨,而且在颍昌之后金国士气低落,无力主动出击,但仍存疑虑,因为此次北伐造成了大量伤亡,同时由于缺乏补充和休息,以及支援不足,这一切都会影响到未来战局。此外,大部分参与作战人员已经按旨令撤退,只留下孤立无援的小股部队陷入困境何况敌方虽然受创但尚未遭毁灭性打击,其主力仍然强大。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即使造成重创,也很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因此,在考虑到这些因素后,可以断言,如果不顾一切持续进攻,那么消灭整个强盛如同现在状态下的金国,则概率接近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