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末农民起义的风暴中,一个奇特的现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起义军领袖王仙芝、黄巢都是从私盐贩子开始走向历史舞台的人,而帮助唐朝镇压这场起义的人当中,也不乏曾经是私盐贩子的官员。比如朱温和钱鏐。在众多著名人物中,钱鏐可能不是那么为人所熟知,但他的故事却充满了传奇色彩。
钱鏐出生于临安,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立者的重要人物。他的一生跨越了节度使、都指挥使、私盐贩子到乡里无赖等多个身份,每一步都留下着他聪明才智的印记。据史书记载,当年小钱鏒与伙伴们玩耍时,就已经展现出了领导才能,他能组织大家成队伍,命令得宜,这种军事天赋很快就被用到了实战之中。
公元880年,王仙芝和黄巢发动的大起义持续了数年,对唐朝造成极大的冲击。这股火焰似乎要将整个帝国烧得干干净净。但由于起义军内部鱼龙混杂,有些人真心想反抗,而有些则只是为了个人利益或许仅仅是杀戮放火,不顾后果。土匪对临安周边进行洗劫,他们不分昼夜,无恶不作,将城中的百姓置于生的恐惧之中。当时董昌被任命为镇海节度使,但手下的兵力不足1000人,与面对10万土匪相比显得渺小而无力。
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董昌手下的钱鏒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计划:以20人的少数力量去迎战众多土匪。他说:“宁愿守一线天,不守八百里;宁可出八百里,不守临安。”他的话语深邃,让董昌不得不同意提供这20名士兵。
次日清晨,一支由20名精锆士兵组成的小队,在钱鏒率领下,从“一线天”附近的一个险峻地段发动攻击。这条路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但这里正是流匪必经之路。他们设下埋伏,其中10人负责射箭防御,其余10人分乘10匹马,以此来迷惑敌人的视觉,用疑兵法术来增加威慑力。在激烈战斗之后,他们成功击退并杀死了一大批敌军士兵,同时也吓退了流匪先锋部队。
接着,这支特殊任务小队转移到靠近临安城的一个叫做“八百里的”险要地点。此前,小酒店女老板因其勇气与忠诚,被选为传递情报的人物。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安全取决于她的谎言,因此坚定地回答说:“你们若进攻,我已告知他们,你们会遭遇重创。”
听闻这一消息后,那些带有主张绕道避免进攻临安意图的心急者建议主帅改变策略。而最终,他们选择绕开这个地区继续前行,因为如果按照之前计划行动,那么即便是一支如此强大的势力也难以抵挡那里的防御力量——那些只需20人的精锶小队。
通过这样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胜利,一支只有几十人的武装团体成功保护了临安,并让后世赞颂其英雄事迹。一首诗形容了那个时代关于他的传说:“少年有奇胆,当令八百里惊敌散。”